Past Events

展覽日期 08 Apr 2015 To 26 Apr 2015

每天開放

上午11時至晚上七時

 

葛震個人展《文本之外》精選了葛震的20幅作品,展現了畫家自2010年至2014年的創作。 葛震為澳門的這次展覽帶來一些新作,比如《後園》和《文本之外》兩個系列中的一些作品。

《後園》系列可被視作葛震以往繪畫主旨的延伸,看來「限制與解放」這一命題已然成為一種宿命,在無盡的畫布上揮之不去。那些在陽光中綻放豔麗的盆栽,其實完全無法主宰自己命運,只能無關痛癢地裝飾著別人的「後園」,因此它們在本質上和籠中鳥有著同樣的命運。

而《文本之外》則凝結著畫家新的思考:文本與不朽,或者與死亡;文本與罌粟,或者與毒藥;文本與文本,或者它們之間的互文性,如此等等,都是觀者在畫面之前可以思索的問題。   

 

主辦單位
匯展廊、雋文不朽

 

展出地點

澳門南灣大馬路417-425號

南灣商業中心地庫

T: 2833 7828
E: info@macprogallery.com

 

用自由的翅膀丈量天空

在策劃這次展覽之前,我與葛震並不相識,至今也沒見過面。2008年,我準  備出版一本題為《遠方之歌》的詩集,偶然在黃梵主編的《南京評論》中看到  葛震的油畫,一見鍾情,便通過朋友征得他的同意,選了幾幅畫作為封面和插  圖。用於封面的畫是一只用頭撞破籠子而死的飛鳥,鳥只留下了零落的骸骨,  但眼睛還圓圓地睜著,死不瞑目地眺望向著遠方。  

在葛震的繪畫語言中,飛鳥、籠子、翼人等是重要的關鍵字。他筆下的飛鳥,  並非翱翔雲天的那一類,而是在禁錮之下,只剩下了凋敝的翅膀和支離的骸  骨,它們或許曾用自由的翅膀丈量過天空,但最終被禁錮,不過它們死活都要  衝破牢籠,而通常的結局是,它們與籠子同歸於盡。其實,籠子裡的日子可以  是很舒適的,不用勞碌奔波即可得到食糧,因此籠子可以養活許多鳥,甚至許  多人,但有的鳥和人寧死也不願失去自由,不吃嗟來之食。葛震畫的就是這種  鳥,這種人,或者說這種精神。因此,鳥和籠子構成了葛震獨有的象徵物,它  們曾在一段時間內反復呈現著這樣的主題——限制與解放。或許,這一宏大的  命題並非有意為之,更多的是一個藝術家在艱辛的藝術創作中心路歷程的滄桑   

在“飛鳥”系列中,葛震喜歡用偏灰冷的色彩,刪繁至簡的筆觸,並時常有意在  油彩上留下劃痕,從而塗抹出一種蕭索荒寒的畫面:荒冷的空濛,腐爛的鳥  籠,枯禿的樹枝...... 儘管這些畫使用的是油畫技法,卻滲透著濃郁的東方情境,  不禁令人想起倪瓚的空寂山水或者八大山人的黑白枯枝。毫無疑問,這是一個  悲觀主義者的圖景,然而,悲涼之中卻不乏悲壯,你看那些飛鳥,哪怕形銷骨  立,還依舊保留著飛翔的意志與姿態。  葛震的繪畫中的另一個關鍵字是翼人,他們並非宗教神話意義上的天使,而是  那些為自己裝上翅膀的人。人類很早就開始向飛鳥學習飛翔了,但始終沒有在  天空中生長出翅膀,直到發明了飛機。如果沒有早期翼人的異想天開的狂想和  血肉模糊的死亡試驗,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飛機。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翼人其  實是與他筆下的飛鳥有一脈相承的精神氣質,即都是為了擺脫局限,嚮往更廣  闊的空間。不過,他筆下的翼人沒有一個處於飛翔狀態的,他們只是攜帶著翅  膀存於大地,在人間行走、困坐、躺臥、甚至蕩秋千,還有的翼人甚至被戴上  了氧氣面罩,是高空缺氧還是霧霾肆虐?  

葛震為澳門的這次展覽帶來一些新作,比如“後園”和“文本之外”兩個系列中的  一些作品。“後園”系列可被視作葛震以往繪畫主旨的延伸,看來“限制與解放  ”這一命題已然成為一種宿命,在無盡的畫布上揮之不去。那些在陽光中綻放豔  麗的盆栽,其實完全無法主宰自己命運,只能無關痛癢地裝飾著別人的“後園  ”,因此它們在本質上和籠中鳥有著同樣的命運。而“文本之外”則凝結著畫家新  的思考:文本與不朽,或者與死亡;文本與罌粟,或者與毒藥;文本與文本,  或者它們之間的互文性,如此等等,都是觀者在畫面之前可以思索的問題。  

藝術發展至今,已不再僅僅是審美和賞玩的對象,而是與社會發展有著必然的  聯繫,它既可以彰顯自由與個性,也可以去懷疑與批判,對束縛自身的生存現  實提出反省和質疑,因此,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除了娴熟的繪畫技巧和屬於自己  的藝術風格之外,還必須擁有質疑現實和想像未來的能力,而葛震正大步走在  這樣的一條路上,這條路的終點不是鳥籠,也不是後園,而是大地與天空。  

 

策展人:姚風

2015年3月 於澳門

 

展覽日期 23 Mar 2015 To 07 Apr 2015

每天開放

上午11時至晚上七時

 

葛震個人展《文本之外》精選了葛震的20幅作品,展現了畫家自2010年至2014年的創作。 葛震為澳門的這次展覽帶來一些新作,比如《後園》和《文本之外》兩個系列中的一些作品。

《後園》系列可被視作葛震以往繪畫主旨的延伸,看來「限制與解放」這一命題已然成為一種宿命,在無盡的畫布上揮之不去。那些在陽光中綻放豔麗的盆栽,其實完全無法主宰自己命運,只能無關痛癢地裝飾著別人的「後園」,因此它們在本質上和籠中鳥有著同樣的命運。

而《文本之外》則凝結著畫家新的思考:文本與不朽,或者與死亡;文本與罌粟,或者與毒藥;文本與文本,或者它們之間的互文性,如此等等,都是觀者在畫面之前可以思索的問題。   

 

主辦單位
匯展廊、雋文不朽

 

展出地點

澳門南灣大馬路417-425號

南灣商業中心地庫

T: 2833 7828
E: info@macprogallery.com

 

用自由的翅膀丈量天空

在策劃這次展覽之前,我與葛震並不相識,至今也沒見過面。2008年,我準  備出版一本題為《遠方之歌》的詩集,偶然在黃梵主編的《南京評論》中看到  葛震的油畫,一見鍾情,便通過朋友征得他的同意,選了幾幅畫作為封面和插  圖。用於封面的畫是一只用頭撞破籠子而死的飛鳥,鳥只留下了零落的骸骨,  但眼睛還圓圓地睜著,死不瞑目地眺望向著遠方。  

在葛震的繪畫語言中,飛鳥、籠子、翼人等是重要的關鍵字。他筆下的飛鳥,  並非翱翔雲天的那一類,而是在禁錮之下,只剩下了凋敝的翅膀和支離的骸  骨,它們或許曾用自由的翅膀丈量過天空,但最終被禁錮,不過它們死活都要  衝破牢籠,而通常的結局是,它們與籠子同歸於盡。其實,籠子裡的日子可以  是很舒適的,不用勞碌奔波即可得到食糧,因此籠子可以養活許多鳥,甚至許  多人,但有的鳥和人寧死也不願失去自由,不吃嗟來之食。葛震畫的就是這種  鳥,這種人,或者說這種精神。因此,鳥和籠子構成了葛震獨有的象徵物,它  們曾在一段時間內反復呈現著這樣的主題——限制與解放。或許,這一宏大的  命題並非有意為之,更多的是一個藝術家在艱辛的藝術創作中心路歷程的滄桑   

在“飛鳥”系列中,葛震喜歡用偏灰冷的色彩,刪繁至簡的筆觸,並時常有意在  油彩上留下劃痕,從而塗抹出一種蕭索荒寒的畫面:荒冷的空濛,腐爛的鳥  籠,枯禿的樹枝...... 儘管這些畫使用的是油畫技法,卻滲透著濃郁的東方情境,  不禁令人想起倪瓚的空寂山水或者八大山人的黑白枯枝。毫無疑問,這是一個  悲觀主義者的圖景,然而,悲涼之中卻不乏悲壯,你看那些飛鳥,哪怕形銷骨  立,還依舊保留著飛翔的意志與姿態。  葛震的繪畫中的另一個關鍵字是翼人,他們並非宗教神話意義上的天使,而是  那些為自己裝上翅膀的人。人類很早就開始向飛鳥學習飛翔了,但始終沒有在  天空中生長出翅膀,直到發明了飛機。如果沒有早期翼人的異想天開的狂想和  血肉模糊的死亡試驗,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飛機。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翼人其  實是與他筆下的飛鳥有一脈相承的精神氣質,即都是為了擺脫局限,嚮往更廣  闊的空間。不過,他筆下的翼人沒有一個處於飛翔狀態的,他們只是攜帶著翅  膀存於大地,在人間行走、困坐、躺臥、甚至蕩秋千,還有的翼人甚至被戴上  了氧氣面罩,是高空缺氧還是霧霾肆虐?  

葛震為澳門的這次展覽帶來一些新作,比如“後園”和“文本之外”兩個系列中的  一些作品。“後園”系列可被視作葛震以往繪畫主旨的延伸,看來“限制與解放  ”這一命題已然成為一種宿命,在無盡的畫布上揮之不去。那些在陽光中綻放豔  麗的盆栽,其實完全無法主宰自己命運,只能無關痛癢地裝飾著別人的“後園  ”,因此它們在本質上和籠中鳥有著同樣的命運。而“文本之外”則凝結著畫家新  的思考:文本與不朽,或者與死亡;文本與罌粟,或者與毒藥;文本與文本,  或者它們之間的互文性,如此等等,都是觀者在畫面之前可以思索的問題。  

藝術發展至今,已不再僅僅是審美和賞玩的對象,而是與社會發展有著必然的  聯繫,它既可以彰顯自由與個性,也可以去懷疑與批判,對束縛自身的生存現  實提出反省和質疑,因此,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除了娴熟的繪畫技巧和屬於自己  的藝術風格之外,還必須擁有質疑現實和想像未來的能力,而葛震正大步走在  這樣的一條路上,這條路的終點不是鳥籠,也不是後園,而是大地與天空。  

 

策展人:姚風

2015年3月 於澳門

 

展覽日期 01 Nov 2014 To 30 Nov 2014

逢週五至週日

中午12時至晚上八時

 

這個11月,澳門滙展廊將展出阿虫的作品,部份作品更是為這次澳門個展特別預備的最新創作。我們希望觀眾欣賞阿虫的作品時,受到他‘自然自在’的生活哲學所啟發,從另外的角度,豁達地笑看世事。

阿虫原名嚴以敬,他自詡為虫,是因為十分欣賞“虫”那種無懼困難、隨遇而安的求生本領。 這一位謙虛的畫家,是香港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既傳統又現代。

他以簡單淋漓筆墨,配以三言兩語釋義精闢的題詞,畫中有話,蘊含生活哲理。 閱後往往令人拍首頓悟、豁然開朗。

 

 

匯展廊

澳門南灣大馬路429號

南灣商業中心2樓

T: 2833 7828
E: info@macprogallery.com

展覽日期 05 Sep 2014 To 28 Sep 2014

阿爾瓦羅·西薩 (Siza Vieira將於九月到訪本澳並透過 法蘭度․格拉 (Fernando Guerra的攝影作品來展示他的建築風格。

阿爾瓦羅 是一位葡籍建築師與教育家。早在1954, 當他還在波多諾佛藝術大學修業時已擁有自己的業務。他的作品常被評為富有詩意的現代主義”, 更在建築界獲獎無數,其中包括一九九二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

作為揭示建築美的建築攝影界領軍人物, 同來自葡國的攝影師費蘭度·格拉也為阿爾瓦羅多處建築巨作留影。而同樣受過建築學院洗禮的經歷, 令他所拍攝的建築物更能突顯建築師的本意,帶出作品當中的真正價值。

本年9月,費蘭度·格拉將於澳門滙展廊透過過攝影作品,把阿爾瓦羅大師的建築美學展示給各位觀眾。

 

展覽日期 10 Jul 2014 To 20 Jul 2014

「與當代日本藝術對話」展覽

 藝術是無分疆界的語言,也是融合文化差異的橋樑。
藝術既是生活的點綴,也是忙碌生活的調劑。

 匯展廊一直希望作為一個藝術文化的橋樑,與不同的合作夥伴擦出火花,以不同的形式,聯繫澳門和其他不同的文化。這一次,匯展廊與日本的合作夥伴-銀座企畫攜手舉辦一個精彩的當代藝術展覽。把一眾新晉的日本藝術家和他們精彩的作品帶給澳門和珠三角的觀眾見面。

 這一次,我們網羅了11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多樣化的創作的意念和藝術風格。觀眾參觀這次的展覽,就像與這些藝術家做了一次文化交流的對話,享受了一頓豐盛的藝術盛宴。

 回應觀眾的要求,匯展廊現決定把「與日本當代藝術對話」展覽的展期延長,將於7月份再次舉行。展期會在710日至27日,每逢週四至週日的中午12時至晚上8時開放給公眾免費欣賞。

 

匯展廊  

澳門南灣大馬路429號,南灣商業中心2樓
T: 2833-7828
E: info@macprogallery.com

 

Pages